成人不卡在线,日日夜夜网站,国产精品天天看,日韩理论在线播放

地震科普不能老一套 現代化社會化迫在眉睫

環(huán)保 2018-07-30 18:52:47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地震科普不能老一套 現代化社會化迫在眉睫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2周年。當天,應急管理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地震局在唐山聯合主辦全國首屆地震科普大會。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表示,防震減災、科普先行,更強調在未來的幾年里,地震局將推動社會力量進入科普領域,用新技術、新手段與科普相結合,讓地震科技跟普通人更接近,防震減災知識真正“飛入”百姓家。

  科普不僅是推動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礎,也是公眾整體科學素養(yǎng)提高的先決條件。在鄭國光看來,當地震來臨時,普通人對地震和防震減災知識的了解程度直接決定防震減災工作的成敗,所以大力開展防震減災科學普及,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全面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綜合能力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長期以來,我國的地震科普工作以政府投入為主,這種方式盡管有自己的優(yōu)勢,但不足之處也較為明顯。地震知識的推廣不夠貼近群眾,方式不夠新穎,語言不夠通俗易懂等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

  鄭國光指出,一方面是防震減災科普的覆蓋面太小,在量上遠遠不夠;另一方面是科普內容和方式過于老舊,很多專家在辦公室里搞科普,做出來的內容多年不變,難以被群眾喜歡和接受。他說,時代變化日新月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歡的語言和生活方式,地震科普如果不與時俱進、改變方式、豐富內容,被拋棄是必然。

  從去年開始,四川省與互聯網企業(yè)合作推動網上科普,用大數據、精準推送、直播、H5等互聯網產品與科普結合起來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通過對移動互聯網人群的畫像分析,運用多種形式,推動互聯網整體科普給廣大用戶和群眾帶來耳目一新的科普感受。

  這一案例被鄭國光反復提及,他表示,要做好新時期的地震科普,首先要實施“互聯網+防震減災科普”行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權威的科普網站,塑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科普平臺,實現防震減災科普分眾傳播,提高防震減災科普現代化水平,提升防震減災科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公眾憂患意識和全社會風險防控能力,最大限度減輕大震巨災風險,筑牢地震安全屏障。

  在科普現代化的進程中,鄭國光提出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來投身到科普事業(yè)中來,推動更多企業(yè)、市場力量進入到地震科普領域,才能做到多樣化、創(chuàng)新性,誕生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科普作品。

  2016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正式發(fā)布,這份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充分發(fā)揮其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目前已經注冊在案的社會性防災減災企業(yè)有2000多家,若引導得當將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政府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力量開展科普活動,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是我們必須做好的一個重要課題?!编崌庹f。(李 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

掃一掃在手機閱讀、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