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在家上課”行動---最美逆行者
2020年之初,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學校的正常教學受到極大的影響,作為太原教育的信息網(wǎng)絡人我們有責任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教師需要我們,學生更需要我們,我們在行動。
趙慧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同事眼中和藹可親的“趙姐”。1月27日,大年初三,中心接到市委教育工委在全市實現(xiàn)“在家上課”行動的任務。她面對這場大考,毫不遲疑,迅速行動,勇扛重擔,迅速組織中層以上干部和技術部同志返崗,組成8人的抗擊疫情“在家上課技術保障先鋒隊”,放棄節(jié)假日,與時間賽跑,以實際行動踐初心擔使命,打響了抗擊疫情“在家上課”行動計劃的“阻擊戰(zhàn)”。
在短短的10天時間里,她身先士卒,帶領“先鋒隊”完成了網(wǎng)絡和平臺的分析論證,組織編寫了上萬字的平臺操作流程和視頻操作指南;組織了全市6500人的操作培訓;組建了市、縣、校三級聯(lián)動的工作管理群15個,組建了由60余人組成的技術服務團隊,24小時在線答疑,為全市725所中小學校和5萬多教師搭建起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快速支撐保障隊伍。以“火神山”的速度完成全市725所學校、12416個班級、58萬師生的平臺下載、認證、注冊、培訓等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經(jīng)過十幾天的日夜奮戰(zhàn),2月1日,全市79所高三年級2.5萬學生正式開始在家上課,開始了高三年級的緊張復習。2月10日,在全省率先啟動“在家上課”行動計劃。在線人數(shù)達95萬人次,直播課堂1.04萬個,網(wǎng)絡教學整體運行情況穩(wěn)定,直播教學效果良好。如期完成了市委教育工委交給我們的任務。
停課不停學,關系千家萬戶;離校不離師,牽動著人民期盼。她和隊員們深知肩上的重擔,責任在肩,使命在肩,疫情不停,戰(zhàn)斗不止;唯有不負重任,共克時艱,上下齊心,履職盡責,筑起黨支部堅強壁壘,讓黨旗在網(wǎng)絡課堂高高飄揚。
郭偉琦,剛剛“奔四”的他,是一位有著17年黨齡的“老”黨員,同事口中的“萬能郭”。參加工作以來,開朗隨和的性格使得大家都愿意找他幫忙,他從不推辭,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沒什么,能幫的肯定幫。”正月初六,他一早從大同老家驅(qū)車返回太原,一下高速就直奔中心,加入到“先鋒隊”工作當中。之前的多次電話溝通,雖然他對全市“在家上課”行動計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回來之后,才感受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也是異常地驚心動魄。作為中心副主任及黨支部委員,深知市委教育工委布置這項“特殊任務”的重要及艱巨,也能深刻體會到中心主任趙慧仙同志肩上的巨大壓力,他能做的就是,迅速進入角色、分擔任務、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爭分奪秒、高質(zhì)量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月1日,為全市“在家上課”行動計劃提供有效數(shù)據(jù)支撐服務的信息日報制度開始執(zhí)行。作為信息統(tǒng)計組的組長,他要負責匯總?cè)懈骺h區(qū)、學校的數(shù)據(jù)信息;每天下午5:00,他要對“先鋒隊”的其他同事發(fā)來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梳理、匯總;面對全市730余所學校的近萬條數(shù)據(jù)信息,繁多而復雜,他沒有退縮,也沒有抱怨,因為這就是他的職責,一個普通共產(chǎn)黨員的使命與責任。完成信息匯總上報,他接著又開始設計第二天使用的日報表格,幾經(jīng)和領導、同事商議推敲,等到定稿的時候已是華燈初上;每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在回家的路上,也時常在想,我的工作雖然平凡,但是能為全市50萬師生上好網(wǎng)絡課程盡一份微薄之力,心中滿是驕傲。
他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是相信在這關鍵時期,恪盡職守是對踐行初心使命的最好詮釋,他愿用自己的忠誠與使命,責任與擔當,助力阻擊疫情之戰(zhàn)。
常亮,辦公室主任,家中的頂梁柱、兩個孩子的父親,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先鋒隊”工作當中,也為了家人的健康安全,從正月初四開始,他就在中心“復工”了。早上一到中心開始釘釘答疑,電話溝通,起草文件……忙完這些已是華燈初上,累到眼角出血,嗓子言多沙啞,腰桿久坐酸困,肚子亂食疼痛;但仍堅守崗位,無怨無悔,為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及“在家上課”行動做著積極的準備。
辦公室是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的責任部門,作為部門負責人,他絲毫不敢放松。1月23日,結(jié)合市委教育工委有關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及中心實際,在中心主任趙慧仙同志的指導下,中心防控辦迅速出臺《關于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和《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預案》,同時馬上落實“三安排、三必須”的工作要求,即安排采購防疫用品、安排做好往來人員體溫檢測和登記、安排中心大樓進行一天兩次的全面消殺;進入大樓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并進行體溫監(jiān)測,身體有恙必須上報并自行隔離14天,職工每日必須按時完成交辦的各項工作。為了準確跟蹤職工健康情況,他還親自設計《中心職工每日疫情上報表》并每天進行統(tǒng)計上報至相關防控部門;每天發(fā)送若干條防疫相關要求、注意事項、文件精神到中心工作群,同時電子屏播出防疫標語,確保中心防疫工作取得實效。
繁重的工作并沒有壓垮他,反而讓他越戰(zhàn)越勇。因為他始終堅信,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這就是他的使命與責任,正如他所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這個歷史時刻,我們展現(xiàn)了自己的擔當。”
孫健國,一米八的漢子,正月初三接到返崗命令,安頓好家人、準備好防護,義無反顧投身到與“先鋒隊”的忙碌工作中。為確保2月1日初三、高三學生網(wǎng)絡課堂如期開課,2月10日全市中小學“在家上課”行動計劃順利進行,作為中心技術部主任的他,深感肩上的擔子不輕,時間緊、頭緒多、任務重,要做的準備工作太多太多。從選定平臺、制定方案、開展培訓,到網(wǎng)絡壓測、平臺優(yōu)化、應急保障,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驅(qū)使著他必須踏實做好每件事,細化每個環(huán)節(jié),多琢磨多嘗試,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想到前面。半個月的時間,他堅守在工作崗位,餓了以泡面充饑,累了辦公桌前打盹,同時間賽跑,每天都是迎著晨光來,踏著夜深回。經(jīng)過與同事的通力協(xié)作,圓滿完成了網(wǎng)絡授課工作的各項既定目標。
病毒是無情的,生命重于泰山。他說,“我雖然不像醫(yī)務人員站在治病救人第一線,不像公安民警、社區(qū)工作者及志愿者站在防疫控疫的第一線,但我能為自己參與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感到光榮,為戰(zhàn)勝疫情付出了自己的力量感到自豪”。
張宇斯,尚在預備期的一名黨員。正月初三返崗前,他就在思考這個特殊時期我們需要做些什么,網(wǎng)絡上課應該重點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上半年的哪些工作會因疫情受到影響等等。說實在的,他個人雖然可以無懼疫情的感染風險,但他心中有父母妻子孩子,時刻掛念著“小家”的安康;但一想到全市師生這個“大家”,他必須做到義不容辭。
想到自己能為全市網(wǎng)絡教學工作貢獻一份力,心中總是充滿激情與自豪。再苦再累,也必須克服。這個冬天有肺炎疫情的肆虐,有隔離封鎖的緊迫,有患者逝去的傷痛,更有千千萬萬的抗疫斗士的逆行。他們奮斗在工作崗位上,他們?yōu)榱舜禾?,舍生取義,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用滿腔熱忱,匯成一股如春風鋼鐵般的暖流,守衛(wèi)國人的安康。正如張宇斯同志所說,和他們相比,我只是做好本職。初心使命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真刀真槍干出來的;雖然我是一名預備黨員,但這個特殊時期正是黨組織對我的“特殊”考驗。我雖然不在白衣天使的第一線,但是我也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線,一樣的光榮而偉大。
張建國,大家眼里的“張工”,中心技術部骨干。正月初六,當他還在老家陽曲縣休假時,接到命令,要求立刻返崗進行網(wǎng)絡教學備戰(zhàn)。然而由于疫情防控的統(tǒng)一要求,當?shù)赝堤械墓卉囈呀?jīng)暫時停運,意味著暫時無法返回工作崗位。盡管如此,他是想盡辦法,克服困難,幾經(jīng)聯(lián)系親友,讓其專程護送提前到崗,及時參與到“在家上課”行動計劃中來。
半個月以來,雖然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但他和同事們沒有懼怕退縮,依然積極投身籌備工作。他負責古交、婁煩兩個縣區(qū)的網(wǎng)絡教學組織、教師答疑、問題收集、信息匯總上報等工作。面對這兩個縣區(qū)部分學生身處偏遠山區(qū),交通不便,信息滯后,不具備在線聽課的條件時;他不辭辛勞,積極協(xié)調(diào)縣區(qū)教育局和運營商,第一時間排除困難為這些家庭安裝寬帶,盡可能保證這些孩子能夠按時聽課;同時全天在線收集釘釘群里的反饋意見,主動分析原因,查詢解決方法,與其他同事共同承擔起“答疑解惑”的重任。“在家上課”行動籌備期間,他9歲的兒子已持續(xù)咳嗽近半個月不見好轉(zhuǎn),但他沒有時間照顧,“狠心”將家庭重擔全部壓到了愛人一個人肩上;說真的,他心里很是內(nèi)疚。但想想自己在為全市50萬孩子能上好網(wǎng)課做準備,想想肩上神圣的使命,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無怨無悔。
宋佳毅,一名普通群眾,技術部唯一的女同志,也是“先鋒隊”里唯一的一名女“戰(zhàn)士”;率真的性格讓她心中充滿陽光,她是同事口中的“開心果”。“在家上課”籌備期間,身患感冒、低燒;在患病情況下她沒有倒下,有時雖不能去單位和同事們一起奮斗,就帶病在家辦公,積極聯(lián)系學校、老師解決問題,和同事視頻電話溝通工作進度,保質(zhì)保量的完成了各項任務。她坦言,我們中心的這群“戰(zhàn)士”,我們沒有強大的后備力量,消毒用品要自己搶購,甚至口罩都買不到;我們不是醫(yī)生,沒有救死扶傷的本領;我們不是專家,不能為疫情防控獻言獻策。當疫情洶洶而來,防控措施不斷升級之時,但這一切不能阻斷我們?nèi)ΡU?ldquo;在家上課”行動計劃的腳步。學校是城市和社會的造血細胞,面對成千上萬的家庭,作為教育工作者同樣也沖在網(wǎng)絡教學技術保障工作的第一線,背后也有很多人的牽掛和擔心,也有過恐慌,但依舊沒有退縮。
孫毅,90后大男孩,技術部的“小鮮肉”。接到返崗通知后,他第一時間站出來、沖上去,主動放棄春節(jié)與家人團圓的休假時間,全身心投入到先鋒隊的工作中。疫情防控期間,他所居住的小區(qū)實行全封閉管理,他多次與物業(yè)協(xié)調(diào),出具復工證明,保障到崗工作;即使在家辦公,他也隨時關注釘釘群內(nèi)學校反饋的問題信息,及時溝通處理,為在線教學保障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如他所言,“特殊時期,特殊使命。保障全市學校正常的線上教學,就是我的職責??吹綀蟮乐形錆h疫區(qū)一線付出的人們,我深受感動。我年輕不怕累,作為年輕的一代就應該用自己的熱血,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責任。”作為一名90后,他與同事們一起在做好自身安全防護的前提下,沖鋒在前、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擔當。
結(jié)語:
軍人、醫(yī)生、教師、消防員、護士、農(nóng)民、保安、環(huán)衛(wèi)工人、貨車司機……崗位不同,責任相同,我們每個先鋒隊員都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無窮的能量,都在切實履行自己的神圣職責,做到問心無愧。我們也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一定能打贏這場戰(zhàn)役,冬天必將過去,春天將如期而至。
太原市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中心黨支部
2020年3月14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