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不卡在线,日日夜夜网站,国产精品天天看,日韩理论在线播放

中國新能源汽車 從質疑到趨勢不過幾年

汽車 2018-07-11 23:30:02 來源:環(huán)球網
原標題:中國新能源汽車 從質疑到趨勢不過幾年

  回想在2016年的時候,提到新能源車這個話題,各個媒體上看到最多的關鍵詞恐怕是“騙補”。而就在2年后的2018年,再提起新能源車,恐怕幾乎每個人都會用“趨勢”兩個字來形容。

  到底是什么原因會讓新能源車從“騙補”變成“趨勢”了呢?恐怕除了政府的扶持之外,更多是三電技術的進步,產品功能的完善,市場與消費者進一步成熟,以及媒體傳媒本身意識的提高等。那么我們就揀選這次2018北京國際車展幾件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車和事件來一一解讀。

  三電技術進步

  回想幾年前,各家車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大多采用初代的技術方案,不僅有很多缺陷,而且用戶感受都很一般。電池不僅笨重,而且成本很高,一款售價接近20萬元的純電動汽車,駕駛感受幾乎和售價5萬元左右的汽油車相仿。再加上個別企業(yè)投機取巧,利用電池裝車政策上的漏洞,騙取政府的新能源補貼,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而當前的新能源技術并不能說十全十美,但是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至少一倍,也就是說同樣電量的電池,重量和體積都基本上減少了一半。而成本也降低了70%左右。所以今年出現(xiàn)了很多續(xù)航超過400公里的國產品牌純電動汽車,如騰勢500、吉利帝豪EV450,比亞迪的秦EV、e5、宋EV、榮威ERX5等。

  這些純電動汽車續(xù)航里程幾近翻倍的同時,售價基本持平,甚至個別車型還略有降低。同時包括iBooster剎車、熱泵、電池熱管理系統(tǒng)等非常有實際作用的技術,紛紛出現(xiàn)在今年新上市的新能源車上。

  除了這些已經應用的技術之外,車展上還展示了很多正在研發(fā)的技術。比如北汽新能源嘗試在電芯內設置加熱片,保證電池在低溫狀態(tài)下可以有很好的預加熱效果;包括造車新勢力的威馬嘗試用柴油作為電池包內的液冷介質,嘗試用低成本解決電池在極寒地區(qū)能量衰減的物理缺陷;以及愛馳汽車嘗試能量密度達240Wh/kg的電池芯,以及200Wh/hg的系統(tǒng)電池密度。

  這是這些包括電機、電控、BMS系統(tǒng)在技術方面的不斷進化,使得新能源車的三電系統(tǒng)水平不斷提高,朝著“成本更低,效果更佳”的正確道路上加速前進。

  外資開始大舉進攻

  之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幾乎全部都是國產品牌的產品。由于政策原因,進口新能源車很難拿到幾萬元的購車補貼,售價不僅比中國品牌的車型貴,而且還少了幾萬元補貼,而且還未必能進入準售目錄,使得外資品牌只能在外圍虎視眈眈的看著中國市場這塊肥肉,伺機而動。

  如今距離2020年補貼徹底取消還有2年,按照汽車企業(yè)市場推廣的規(guī)律,該開始進行市場預熱和品牌打造了。所以各位可以看到2018年北京車展上,各路外資與合資品牌的車型都紛紛涌現(xiàn)了出來。特斯拉Model 3現(xiàn)車、捷豹的I-PACE、大眾與江淮合資的SOL 思皓品牌,以及首款產品E20X、大眾e-golf,包括各個品牌各自的混動車型。整個北京車展的非純汽油展車幾乎達到170多款。

  針對外資品牌兵臨城下的現(xiàn)狀,其實國內的新能源車也不必緊張,從目前的車型技術和滿足本土消費者需求方面,國產品牌毫不示弱,甚至較外資品牌更優(yōu)秀。比如續(xù)航里程的距離、充電樁的兼容性,尤其是終端售價和銷售渠道,國內品牌經過幾年的磨練已經有了先發(fā)優(yōu)勢。但外資品牌的后發(fā)實力不容小覷,居安思危才是王道。

  腦洞大開的技術路線

  蘋果干掉了諾基亞和愛立信,靠的不是更好的通話質量,更長的待機時間,而是完全改變了傳統(tǒng)電話的使用場景,用新的功能和需求來顛覆傳統(tǒng)的市場,這一點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也是一樣。

  如果單純比續(xù)航里程更長,比充電速度更短,純電動汽車完全不可能超過汽油車,這兩點都是汽油車的優(yōu)勢。田忌賽馬你用你的劣等馬去PK人家的優(yōu)等馬,不死那就沒天理了。而什么是純電動汽車的優(yōu)勢?使用成本低,維護成本低,駕駛舒適性更好,能源補充的場景更豐富多樣。但是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由于電的控制是即時的,而且是穩(wěn)定持續(xù)的,所以智能化、自動化才是新能源汽車轉換使用場景,拓寬使用維度,顛覆傳統(tǒng)燃油車的利器。

  眾多廠家都看中了這一點,因此在2018國際車展上推出了很多探討未來技術發(fā)展的功能或產品,比如自動駕駛,比如智能輔助駕駛,自動泊車,甚至是那個怎么看怎么不靠譜的車內超大49寸彩屏。

  這些技術有些看著還可以,有些按目前的思維來考慮簡直就是胡鬧,但是誰能真正看到未來是什么樣子呢?所以,每個企業(yè)按照自身實力以及想法繼續(xù)走下去吧,順應市場的活下來,逆天而為的掛掉,但如果原地不動的肯定第一個掛掉。

  媒體的意識與業(yè)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車企的新能源產品和技術,需要通過媒體傳遞給消費者,但如果媒體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一般,聽不懂車企在說什么,那又談何傳遞正確的信息給消費者呢?幾年前的媒體環(huán)境就是這個樣子。由于絕大多數(shù)汽車媒體人平時幾乎都接觸的是燃油車,很少接觸新能源車,因此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功能場景,都完全沒有概念。我曾經多次看到所為“資深汽車媒體人”打開純電動汽車的發(fā)動機蓋,指著充電逆變器或電驅控制器的殼體,說這是電池等啼笑皆非的場景。甚至有很多傳統(tǒng)報紙的汽車類媒體記者分不清工信部目錄上純電動車,與街邊老年代步車的區(qū)別,寫稿時甚至將兩者混為一談。

  一個沒有味覺的廚子如何做出佳肴?盲人如何畫出傳世佳作?同理,一個對新能源技術一竅不通的傳統(tǒng)汽車媒體人,又如何能向消費者傳遞正確的信息呢?除了人云亦云,恐怕也是聽什么信什么了。這也就出現(xiàn)個別做法匪夷所思的新能源車品牌,被一些媒體吹捧得完全失實。

  好在這兩年,很多汽車媒體人對新能源汽車有了越來越深的了解,對很多技術也有了常識認知,能夠將正確的信息與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及市場,這也是新能源汽車能夠得到更好發(fā)展的必要基礎之一。

  總之,2018年可以說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車元年,而北京車展則是發(fā)令槍、引爆點。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真的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趨勢”,而是真的走上了這條康莊大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創(chuàng)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

掃一掃在手機閱讀、分享本文